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篇1
关键词:信用风险模型;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00-04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评估、监测、控制风险已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我国房地产企业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方法和识别变量的选择方面,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Beaver[1](1968)率先提出单变量分析法。选择79家公司,通过6组30个变量来反映公司破产前一至五年的财务能力,研究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营运资本与负债之比和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Altman[2](1968)首次运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判别分析。从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性五个方面选用22个变量作为预测备选变量,通过对1946―1965年间破产制造企业和33家非破产配对企业的研究分析,构建了Z-Score模型。Ohlson[3](1980)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即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
周首华等[4](1996)运用1977―1990年的62家公司,即31家破产公司和相对应的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及相近净销售额的31家非破产公司,建立了F分数模型,并以ComPustatPCPlus会计资料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了验证,其F模型的准确率高达近70%。生育新、顾寿仪[5](1998年)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利息倍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指示,研究宏观回避和微观回避对财务风险的回避。杨淑娥和徐伟刚[6](2003)在Z分数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出了Y分数模型,并用建立模型的134个原始样本进行回代,在预测值Y=0.5时,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为80%左右。王芳云[7](2005)在系统阐述奥特曼Z计分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了2003年沪、深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Z-score模型、模型对某个行业或某类企业的财务风险整体性分析的指导作用较强,可有效的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邢姝媛[8](2011)结合了王伟、赵占军认为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和加强财务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赵春[9](2012)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危机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层次树模型和时间序列动态维护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通过基于Hash结构的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算法HIUA、基于部分支持度树的关联规则增量式更新算法IUPS_Miner和关联规则的动态维护算法ARDM方法,构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指标、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指标相关性分析几项财务指标。杜俊娟[10](2013)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两方面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产生原因,提出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进行预警分析的新思路。杜运潮、徐凤菊[11](2013)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8家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按照4倍比例选取了32家财务状况正常的配对公司,采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五个方面能力的30个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构成Logistic财务风险识别模型。代岑颖[12](2014年)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产风险三类,针对每一类风险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共27个量化指标构成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范。王惠聪[13](2014)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法,单变量分析模型、Z3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正在逐渐升高。向晓露[14](2014)、刘砂砂[15](2014)研究结果表明,对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影响最大的为偿债能力因子和成长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对强势公司影响最大,而偿债能力因子对弱势公司的影响最大。庞明和吴红梅[16]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利用现金流视角研究财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率、投资活动总流入结构比率与财务风险的变化趋势反比净利润现金比率、全部现金流量比率、筹集活动总流入结构比率显著影响财务风险。
二、研究设计与指标构建
Vasicek于2002年首先提出来的财务风险,并在财务预警体系研究中得到应用。该模型假设财务运行状况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ZA和ZB为正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
财务预算的名义杠杆率?渍可以表述为:
鉴于最大概率为1,现金流运行状况的概率可以表述为:
当概率为1时表示现金流的约束较松,可以降低风险标准提高高风险项目的投资,如果把剩余资金用于项目A,则B+A项目的收益情况W可以表示为: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上述公式表明,在约束条件下,公司现金流的最优财务状况和公司项目收益E呈正向关系,与置信度系数α也呈正向关系,和违约率PA和PB呈反向关系,即风险的存在将提高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
企业收益情况可以表示为:E(P|I)=(q-Pi)P0+(1-q+Pi)pc
其中,Pi表示企业利润,如果i为0,表示企业完全使用自有资金,i等于C,表示完全使用外部资金。
只有在E>0,即企业利润为正时才会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意味着企业现金流的财务状况良好,对E求导可得如下形式:
上述公式意味着房地产企业所处外部环境越复杂,房地产企业资金不足时,进行外部融资的成本越大,将会影响企房地产企业正常运转。财务预警指标从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本收益四个方面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经营效率包括企业内部现金充足率、经营现金比率、自由现金比率和资金周转率4个子指标,偿债能力包括企业现金比率、资本负债率和现金债务比率3个子指标,盈利能力包括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比率和净资产利润3个子指标,资本收益用每股的现金流量表示。随机抽取2015沪深两市5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ST公司和50家非ST公司,把ST公司设定为1,非ST公司设定为0,在分析时把94个样本公司分成两组,分别为估计组和检验组,计量分析使用SPSS软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三、实证检验
根据财务风险的数理模型,企业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收益情况和现金流项目特质性。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CF)和企业收益和现金流存在密切关系,基于上述变量选取,本文设定经营效率(JY)、偿债能力(CZ)、盈利能力(YL)和资本收益(ZB)四大影响因素构建计量模型:
为了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使用上述风险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伴随概率较小,从标准差和t值可以看出回归结果较为理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上市公司融资压力是制约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合理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BeaverW.Marketprice,FinancialRatios,andthePredictionofFailure[J].Joura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68.
[2]EdwardI.Altman.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JournalofFinance,1968.
[3]OhlsonJ.A.Financialratiosandtheprobabilisticpredictionbankruptcy[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80,(1).
[4]周首华,等.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5]生育新,顾寿仪.浅谈企业财务风险[J].财会月刊,1998,(12).
[6]杨淑娥,徐伟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2).
[7]王芳云.运营Z计分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5,(5).
[8]邢姝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6).
[9]赵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杜俊娟.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3,(10).
[11]杜运潮,徐凤菊.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3,(18).
[12]代岑颖.?菖?菖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3]王惠聪.BLDC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4]向晓露.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目前,理论界对风险尚无一种公认的权威性定义。在西方的风险管理论著中表示风险的词,有Risk、Peril、Hazard等词。Risk词义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物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危险性的隐患;Peril词义指危险事件、风险的现实状况,即已不是事故的不确定性,而是其结果已经结果已实际发生;Hazard词义指危险因素,即发生事故的条件、原因,是诱发事故、危险的直接原因。
我国学者对风险的界定主要有五种观点:损失的可能性;潜在的损失的变化范围与变动幅度;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在特定环境下和时期,某一事件产生的世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无法预料的,实际后果可能与预测结果存在差异的去向。
笔者倾向于用不确定性观点来界定风险,即风险是指由于风险要素的存在,使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与人们事先期望结果产生差异的可能性,或者说是未来结果的一种不确定性。具有四个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与普遍性。风险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的运动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这是因为风险因素对风险主体来讲是独立存在的。风险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它是无所不在的、无时不有的,即它的普遍性。
(2)风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对客观事物认识控制能力的局限性,导致主观对风险的认识与风险的实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进而产生了风险不确定性的概念。风险和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以偶然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风险发生的种类、程度、时间、空间等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呈现出杂乱无章的运动轨迹(即布朗运动)。但大量风险发生则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也是用概率测度风险的事实基础。
(3)风险的相对性和可变性。指对于不同的风险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时期,同样的风险对其影响不同。这是由于风险主体不同承受能力所决定的。就企业而言,承受能力主要是由于人员、资金、物资、机制、信息等五个因素组成。风险的可变性指随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如不可控风险转化为可控风险,损失由大变小,出现新风险。
(4)损失与收益的对称性。风险必然与人们的利益联系,否则,人们就不会关注风险,也不会有风险期望;风险也必然能给人们的利益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损失。
二、企业风险与财务风险
企业风险,指企业在实现自身投资和经营目标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内外各种不确定性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实际结果与企业预期基本目标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的可能性,或者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结果的一种不确定性。
采用斯蒂芬森分类法观点,可将企业风险划分为经营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的内部行为所造成的风险,其主要形态有资本不足的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等;社会风险包括与企业本身的管理无关或经营外部的风险,也就是社会现象产生后果的风险;自然风险是人们不能控制的自然危害事故,又称不可抗力。
财务风险属于经营风险的一种,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包括投资、融资等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过程,表现为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个互相交织的运动过程,但又有各自的特殊运动过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财务活动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已经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将财务风险单独进行分析和控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财务风险与市场经济规律有关,是一类较复杂的风险形态。按其大小强弱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特别财务风险,指风险后果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往往会威胁企业的生存;第二层次是一般财务风险,是风险后果明确但不构成致命威胁的财务风险;第三层次是轻微财务风险,是风险后果不甚明显,对企业不构成重要影响的各类财务风险。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重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层次,但也应注意轻微风险的累积效应。
三、财务风险管理
1、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从经营者角度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合理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恰当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经营者正常进行生产管理,确保理财目标的实现。根据应用范围,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可分为两个方面:
(1)经常性目标。指在正常的理财活动中,保证理财活动稳定进行的目标,具体有以下内容:①培养企业及其所有成员,尤其是领导者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机制,提高抵抗风险的综合能力;②保持企业的负债水平、存货周转、投资水平等处于安全区域,建立风险临界预警系统,使资金活动在正常区间运行;③保证经营者生产经营和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较准确地预测市场变化,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具有处置和防范财务风险的灵活能力。
(2)临时性目标。指企业已经发现、发生了财务风险或者已经造成了损失的情形下所持有的风险管理目标:①维持生存,尽一切努力避免企业破产;②尽量降低损失,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
2、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职能反应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实现了风险管理目标所从事的基本工作,解决了财务风险管理做什么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导职能;控制职能。
3、国内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成果
1901年,美国H.A.威利特第一次进行了实质性分析。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F.H.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手段计量和测定的。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年,成立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由纽约几家大公司组织定期的讨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洲各国的普遍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开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和策略震撼管理研究。但是,国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后如何应对和如何摆脱财务风险的策略问题,对于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发展过程缺少理性分析和实证研究。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台湾学者宋明哲先生在1984年出版《风险管理》专著,香港保险协会与1993年出版了一本《风险管理》手册,阐述了财务风险的有关理论。大陆学者余谦出版的《企业避入陷阱技巧》、《企业逆境管理》,开始从理论体系上考虑企业逆境管理问题。它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所做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在研究思想、分析结果和应用手段上表现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我国另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集团股权投资管理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份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在内的调查提纲,于1998年暑期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济南、昆明、厦门等地,对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进行了实地调查,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风险管理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①理论上,对风险的定义和认识仍限于传统的字面解释,把风险视为危险或损失的同义词;②主要研究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对于工商企业的研究相当贫乏;③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照搬西方的理论、方法,未能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际相结合,不能解决企业现实存在财务风险问题。上述不足,严重制约了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必须进行弥补与拓展。
四、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篇3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1.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含义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在一般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当财务活动跨越国境之后,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公司的财务管理内容页比较复杂。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跨国理财活动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收益或是损失,此为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因此,跨国公司要对各国情况和国际形势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能够从容面对较为复杂的理财环境,从而提高自身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及时性。
总之,跨国公司经营必须要面对政治和经济风险等因素,只有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利益。
2.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类型
2.1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包括.组织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2.2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主要为利率变动或是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价值量的增减,导致跨国公司的利益发生变化。
2.3经营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指由于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失调,发生一些变动,为国外的投资者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且东道国的经济政策是否稳定也能够体现出政治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一国的经济政策来判断此国的投资前景。
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境外投资企业的微观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微观经济风险和东道国的经济产业竞争程度与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能力、应变能力密切相关。
企业运营风险的产生,主要由于海外投资企业自身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和论证、开拓、决策等出现偏差。
2.4技术风险
2.4.1产品开发风险,当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要根据东道国的市场需求来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属于高风险的项目,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较小时,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足,便会导致产品开发风险增加。
2.4.2技术保护风险,此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为跨国企业受到东道国或是第三国企业、组织、个人等非法侵害,导致资产损失,因此,在对外投资时,跨国公司的技术要给予重点保护,可以同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来进行保护,如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那么企业将会面临技术外泄的极大风险,且企业专业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来进行保护的,因此公司内部要加强保护措施。
2.4.3技术引进风险,此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重复引进、不论证引进项目、项目成熟度低、合同所处环境不利、返销限制等等。
2.4.4技术壁垒风险,即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国家地区的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是资源性的技术措施。
3.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
3.1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改进公司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加强跨国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控力度,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以及约束,能够有效的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其次,建立财务风险审查制度,对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确立,并按照风险类型来选择资本结构,加强内部资金流动管理,同时,要强化资金融通方面的管理,选择多个投资方案进行综合探讨,利用先进的财务方法来对风险进行防范。
再次,重视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创建共同的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理念,完善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适当的利用外部资源进行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3.2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来做出风险预测,选择一些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领域、地区进行开发,用抵制汇率的变动风险来获得相对成本优势,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自身产品的优势,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另外,也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的定价、进行促销等市场策略来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
3.3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财务管理时,要先进行项目投资饿可行性分析,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全面的评估、分析,此项工作的重点即对东道国的政治政策和制度的稳定情况,公共管理以及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和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等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重视的产品市场,甩优质和廉价来打开市场,等到条件成熟后,进入主导产品市场。
其次,跨国公司要对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进行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以及制造业,通过获得全球竞争效率,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且通过全球资源整合,能够利用一些良好的国际机会,通过海外子公司和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以及协调,保证自身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再次,跨国公司为了保持住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形成自身的全球学习能力,保持挑战、激励、创新的态度,帮助自身企业积极的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3.4技术风险防范措施
对技术风险进行防范时,首先要对技术研发和保护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旦发生技术风险,进行技术转移之前,要组织技术人员、财务专家、法律专家以及投资专家对技术中的先进性、实用性、合理性等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进行对结构和结果的预测。
其次,要健全技术开发与管理内控制度,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谨防因为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尤其是能够接触到机密技术的人员,要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研发人员的工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
再次,加强投资项目技术保险性,对于一些风险性较小且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公司要根据自身的投资水平来提取资金建立保险基金,来补偿一旦发生风险产生的损失,对于一些风险性较大的技术项目,要去东道国或是母国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
最后,要加快产品、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作出及时的、科学的、合理的防范措施,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四种风险的研究分析,提出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娟.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2]张艳华.关于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03(61)
[3]龚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篇4
关键词:WTO;财务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趋于全球化,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旧的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制度都不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研究和探讨我国的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前景。
一、论文文献分布概况分析
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等为检索工具,以中国入世
后财务管理创新为检索式,关键词为检索入口,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篇。
表12002年-2012年我国进入WTO后财务管理创新论文的年代分布
表1是对关于中国入世以来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进行的统计分析,图1描述了2002-2012年期间论文发文量的趋势走向。
二、入世后国内对财务管理创新研究概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国内关于中国入世后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财务管
理内容的创新、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等四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其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管理观念和将CIMS和ERP集成应用用于预算上的提议。蒋玲英和宋兰玉在商业银行方面也提出了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袁庆昆和莫延军在江苏盐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方面提出了从加大对技术开发基金、宣传费用的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三个方面使财务管理的目标突破创新保持可持续发展。彭秦晋和辛变叶在电力企业方面提出了在成本管理方面在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在财务决策方面主要重视投资决策和定价决策。廖松首次提出了推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解决方法,并提出了建立集团资金结算管理中心等建议。马骏明在山西省公路事业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中提出了针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建立适合陕西省公路局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此平台将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达到政府财务绩效考核的目的。
(二)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在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中,部分是以创新制度为前提研究的技术创新,而另一部分研究的是体制创新。葛南南提出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二者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先后行为,只是应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放在首位。他还提出了在WTO条件下财务管理要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在技术上实现远程报账、报表、查账、审计等财务工作。陈长金指出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方法,而且首次提出了企业采用柔性技术为基础以保证技术的领先,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实现资源的整合,将财务与税务相结合形成网络财务,并开发网络财务软件。
(三)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对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创新研究中,不仅涉及到投融资的风险转移的创新,而且还包含财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的创新。颜昌军在风险识别和防范方面提出了全员风险的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加强企业间合作来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高歌提出中国入世后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冯建本也提出中国入世后企业应扩大投资范围防范投资风险。
三、研究现状评价
(一)财务管理创新研究内容侧重于理论研究。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内容都侧重于对财务管理的内容和体制进行一般性描述,以及对财务管理的风险和技术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更深入一些的有对财务管理进行了模型的构建。但是对构建财务管理创新方面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并且对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也只是理论层面上的构建,几乎没有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侧重于刚性方面研究。就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来看,大部分都是刚性财务管理,强调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并完成各项财务指标。不同于刚性管理,柔性管理能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根据变化做出更好更快的调整。柔性财务管理是一种财务心理,引导人们去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但是在以上的研究中并没有着重提出柔性管理这一重要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式。
四、财务管理创新的发展展望
(一)对财务管理研究要重视实证方法。当前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方法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描述,缺少实例的探究。为此,当前研究仅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思路,距离实际的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要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总结、反思财务管理创新的不足之处从而做出修正。
(二)加强财务管理创新中的柔性管理方面的创新。资金是传统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人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不仅是对资金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主体都是人,只有对人进行良好的管理资金才能有效地得到管理,才能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而柔性管理的创新应该侧重于员工对企业权益分配的参与和企业的引导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傅小倩,石平.信息时代传播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3).
[2]蒋玲英.刍议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金融会计,2013-9.
[3]袁庆昆,莫延军.江苏盐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探讨.苏盐科技,2002-2(1).
[4]彭秦晋,辛变叶.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5]廖松.对烟草专卖体制下涉及的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西南财经大学,2007-11.
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篇5
财务风险在国内国外的概念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按照各自的理解描述和定义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毫无疑问是风险管理的分支之一,它是在充分利用前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处理源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它涉及评估一个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制定与内部优先事项和政策相一致的管理战略。财务风险的来源有很多,包括因短期内不能履行财务义务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因未获得货款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对消费者的可分配收入产生影响,并导致与诸如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和制造商的交易恶化的利率风险,投资项目在项目期内的现金流和折现率的通货膨胀风险,海外投资的预期现金流受到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的汇率风险以及借款人的融资风险,等等。所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对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价之后运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企业的实际收益,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管理下持续高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大型工程方面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财务风险研究方法的探讨。关于财务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有:Mustafa、Member、Zee等(1991)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分析和评估项目风险的招投标阶段风险。在此基础上,Zhang.G、Zou.P(2007)建立了一个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合资企业的环境风险以及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理性决策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方法。TarekZayed,MohamedAmer,JiayinPan(2008)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中国公路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模型、策略、评价指标和审计方面对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探究。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清华大学郭仲伟(1987)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以及借助各种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以最小投资谋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活动。
张智勇(1996)最早提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包括延迟付款、汇率浮动、换汇控制、通货膨胀等,并提出了一些应对当时经济情况的解决方法。
余娟、祝继高、刘晓宁(2005)在发表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中提到财务风险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它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将财务风险划分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营运风险和交易风险,并就这四类风险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探讨。
石香焕、唐文彬(2007)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引进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工作原理确定指标的权重,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误导;文章引入了定性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弥补了纯定量评估模型的缺陷,拓宽了风险评估的范围;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在对企业财务风险按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隶属度进行层层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
钱丹第(2009)在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研究方面提出国际工程面临的5项主要的财务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风险、合同履约及合同变更风险、税收法律风险以及换汇控制。
沈亭、王淑慧(2010)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改进了指标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便更适合其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崔静(2011)在《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一文中说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目的及意义,提出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制订公司风险经营方案。
李永杰(2012)在施工企业海外承揽工程方面进行了财务风险与防范的研究,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着比国内更加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财务风险的考验。要实现海外施工项目良好的盈利水平,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施工企业自身应对海外风险的能力。
王茹(2012)将中国企业“走出去”即承揽海外工程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整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营风险等。
尹嵩(2013)提出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国际工程项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国际工程项目特别是国际工程承包方面,面临国外的工程承包企业激烈的竞争更是需要不断的发展。
陈永龙(2013)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处理、持续监督与评审相关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取得最佳的风险防范效果。
张超(2013)专门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中的汇率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作为财务风险之一的汇率风险是任何国际承包工程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汇率风险是双向的,既有风险损失,又有风险收益,但就国际承包工程项目而言,面临的风险损失要大于风险收益。
刘金兰、刘立旺、齐彤(2013)在系统分析价格、汇率、利率、信用、关联交易、税收、会计信息、流动性、资金安全、高风险业务风险等10项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应用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外油气项目的财务风险做了评价,得出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是目前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前3位财务风险,当前的财务风险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的评价,并给出了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的剩余风险值。最后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综上所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行业分析了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也使大家越来越了解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2007年以前缺乏对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的研究,2007年国家提出“走出去”的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识别越来越全面,控制好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不仅仅会使企业得到好的发展与提升,对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之后,国外学者首先在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上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近年来国内对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运用的也越来越多,行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了很多我国对外投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但是,通过对文献的搜索与研究,并没有发现有关我国通信建设国际工程项目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对其他行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面,较少使用相关的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晓奎,余敏等.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工程工业出版社,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A.Mustafa,Member,Zeee,etal.Projectriskanalyticassessmentusingthehierarchyprocess[J].TransactionsOnEngineeringManagement,1991.
[4]Zhang,G,Zou,P.Fuzzy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riskassessmentapproachforjointventure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J].JounalofConstractionManagement,2007.
[5]TarekZayed,MohamedAmer,JiayinPan.AssessingriskanduncertaintyinherentinchinesehighwayprojectsusingAHP.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8.
[6]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1987.
[7]张智勇.国际工程承包财务风险探讨[J].交通财富,1996.3.
[8]余娟,祝继高,刘晓宁.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经纬,2005.4.
[9]石香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估[J].财会月刊,2007.2.
[10]钱丹第.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会计师,2009.7.
[11]沈亭,王淑慧.层次分析法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篇6
内容摘要:目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各种更为准确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财务危机的含义,财务危机预警所警示的风险种类,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使用效果,财务危机预警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等几个方面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企业的财务表现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财务危机预警作为企业风险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财务危机预警也称为财务困境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目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各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本文针对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几个相关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
关于财务危机含义的理解
企业财务危机(financialdistress)又称企业财务困境,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对财务危机的含义还存在不同的认识。
国外学者通常从偿债能力的角度定义和研究财务危机。学者们对财务危机定义的共同特点是企业难以履行其偿债义务,一些学者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不能履行现时的偿债义务(BjuggrenPO,1995)。Altman(2000)认为,有许多在经济上接近于破产的财务危机定义,包括非司法强制的需要企业的债权人或其他外部力量接管企业或同意危机企业重组的极端流动性问题和债券违约等。国外学者通常以偿债能力出现问题的破产企业作为研究财务危机预警的样本企业。
我国也有学者从偿债能力的角度界定财务危机,谷祺和刘淑莲(1999)将企业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吕长江等(2004)认为,财务危机不同于财务破产,他们提出的财务危机定义为: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即流动比率小于1,同时要求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应该是一个持续的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是在1-3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能逆转。更多的学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将被特别处理(ST,specialtreatment)的上市公司作为陷入财务危机的样本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通常是连续两年亏损或巨额亏损的获利能力出现较大问题的企业。
笔者认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既面临危险同时也存在着化解危险的机会。而破产是企业的一种消亡方式,企业已经不存在化解危险的机会。财务危机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化解危机或企业破产两种情况。破产不应属于财务危机,而是财务危机导致的一种结果。企业的偿债能力或获利能力两者之一出现问题都可能会最终导致企业的消亡。笔者认为财务危机的含义应该是:从企业财务状况开始恶化到破产(不包括破产)之间的状态,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可见,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是处于财务危机状态中的一类企业。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警示的风险种类
杨淑娥和徐伟刚(2003)、张友棠(2004)及周春生和赵端端(2006)认为,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向德伟(2002)认为,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预警。这是由于学者们对这两类风险具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说法上的不一致。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企业未使用负债时经营的风险(荆新、王化成、刘俊彦,2006)。是企业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如外部环境的变化,产品成本的提高,或者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是企业所固有的,任何企业都必须承受这种风险。
我国财务学界对财务风险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财务管理教科书中普遍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把财务风险也叫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筹资而引起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财务风险是由企业筹资决策引起的。如果企业不借债,完全通过权益方式筹资,就不会存在财务风险,只有经营风险(荆新、王化成、刘俊彦,2006)。这种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界定的财务风险被我国很多学者称为狭义的财务风险(下文中不特别指明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狭义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广义的财务风险可以看作狭义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财务表现之和。笔者认为,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财务风险的界定采用国际通行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比较合适,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两方面:长期亏损(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是经营方面出现问题,它是企业终止的内在原因,另外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狭义的财务风险大),它是企业终止的直接原因。有许多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差,但是由于资金安排不合理引起资金链断裂,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最终导致企业消亡。这好比一个生命有机体各个器官都是健康的,但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是很令人遗憾的非正常死亡,这也是企业在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是反映企业狭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大小的财务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企业的负债少,则企业的财务风险小,由于偿债困难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小,但同时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利的能力也相对差。由于企业并不是负债越少越好,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度负债,所以反映企业狭义财务风险大小的指标如流动比率并不是越大越好,资产负债率也不是越小越好。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通常比较合适的数值是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而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指标如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周转能力和获取现金的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如销售净利率、存货周转率和销售现金比率等则越大越好,表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强,运行效率高。可见,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适合分别研究。
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警示的是哪种风险,笔者认为,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最终都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财务数据反映出来。因此,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全部风险中那些能够在企业的财务表现中得到反映的风险进行预警,这些风险既包括财务风险也包括经营风险。
关于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使用效果
1968年Altman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将五个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程度的总分数Z值,称为Z分数模型(ZScoreModel)。由于Z分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没有考虑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周首华等人1996年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含有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利用国外企业的财务资料建立了F分数模式(FailureScoreModel)。这是我国学者研究出的第一个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此后许多学者以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将EVA(economicvalueadded)、自由现金流(freecashflow)等财务指标和审计意见、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等非财务目标引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建立了大量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虽然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了很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而且Z分数模型研究的样本是美国的破产企业,我国学者研究的样本是我国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两者所选择的企业样本的财务状况恶化程度及财务上存在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但我国学者在利用已有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时认同度较高被广泛应用的还是Altman教授的Z分数模型,如周春生和赵端端及向德伟运用Z分数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进行实证研究(周春生、赵端端,2006;向得伟,2002)。这是值得学术界认真思考的。
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使用方便,把企业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计算出结果并与危机预警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即可。它的不足是,模型是根据所选取的各预警指标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加和得出一个财务危机预警临界值,从而判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的某方面的财务比率不佳但其他的财务比率很好,通过加权求和就很可能掩盖企业某方面的隐患,得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结论。另外,这些模型都是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具有一定的误判率。
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实际应用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对财务危机预警应用的意图不同。其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企业外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其掌握的企业内部信息相对较少,获得的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也相对较差。股东和债权人等企业外部人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对被投资企业的情况及其所在的行业多加了解,并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判断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的真实性,掌握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已有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目标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大略的估算和排序。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计算的是企业的风险在财务上的综合表现,对于股权投资者而言,并不是风险越低的企业越值得投资。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进行本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是为了将风险遏制在萌芽中,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权威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辅助财务预警工作。但不会只根据财务预警模型来进行本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工作。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应根据自身及所在行业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全面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现金流量及EVA等方面的指标。对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时监控,指标体系中的某一个指标发生异常变动就立即查找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中。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对能够在财务上反映出来的风险征兆进行警示。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的经验、人品和大股东的背景和品格等都会对企业的风险产生影响。有些风险是企业的潜在威胁,还没有反映到财务上,如丰田公司的产品质量缺陷早就存在,但当时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是反映不出来的。可见财务危机预警只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长期生存就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结论及建议
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界定财务危机的含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对能够在财务上反映出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在企业内部的财务危机预警实践中应该根据本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今后应多从企业内部应用的角度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财务危机预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代企业应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BjuggrenPO.Atransactioncostperspectiveonfinancialdistressandcapitalstructure.InternationalReviewofLawandEconomics,1995,15(4)
2.AltmanEI.Predictingfinancialdistressofcompanies:RevisitingtheZ-scoreandZetamodels,2000NYUWorkingPaper
3.谷祺,刘淑莲.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J].会计研究,1999(10)
4.吕长江,徐丽莉,周琳.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财务破产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4(8)
5.杨淑娥,徐伟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
6.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周春生,赵端端.中国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4)
8.向得伟.运用“Z计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2(11)
9.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周守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国内财务风险研究(6篇) 】相关文章: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2024-09-14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9-04
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8-26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篇) 2024-09-19
国内财务风险研究(6篇) 2024-09-18
如何培养儿童心理健康(6篇) 2024-09-18